欢迎来到鹤山市红十字会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应急救护 > 急救指南

应急救护指南

烫伤救护

如遇烧烫伤应立即脱离热源并用冷清水冲洗或浸泡伤口,严重的拨打120。

Ⅰ度烧烫伤可涂外用烫伤药膏。

Ⅱ度烧烫伤用清洁的敷料(如纱布、毛巾等)或保鲜膜覆盖伤口及时就医不包扎伤口、不挑破水泡不涂任何药膏。

Ⅲ度烧烫伤应立刻送医院。

应急箱使用

建议每个家庭配备应急包包中的常规配置有: 人工呼吸膜、碘伏棉棒、酒精消毒片、防水创伤贴、止血带、医用纱布片、医用弹性绷带、医用透气胶带、无纺布三角巾、安全别针、医用安全剪刀、塑料镊子、医用检查手套、3M口罩、LED手电(含电池)、速冷冰袋、玻璃水银温度计、急救手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全球最为推崇,普及最为广泛的急救技术,是针对心跳和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救命技术。

救护程序: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第一目击者” 首先要观察环境,排除险情,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

1、判断意识,轻拍伤员双肩,对两耳高声呼唤:"先生/小姐,你怎么啦?"

2、如无意识,放置仰卧位,马上判断呼吸(用听、看、感觉的方式,判断有无呼吸或异常呼吸,时间约10秒)。

3、无意识,无呼吸,立即高声呼救。

4、立即胸外心脏按压30次,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即胸骨下半部;按压深度:成人5-6cm。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5、清理口腔异物,打开气道。

6、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7、重复按压与吹气(30:2)5个循环后,判断患者病情:有无呼吸、脉搏恢复,脸色、指甲有无红润,手脚有无抽动。

8、心肺复苏成功后,将伤病员翻转为复原体位(侧卧位)。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①患者恢复自主呼吸;②专业医护人员或有人接替抢救; 3 危险迫在眼前:④操作者筋疲力尽

气道异物梗阻急救

气道异物梗阻是一种急症如不及时救护数分钟内即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气道异物梗阻主要好发于老年人和婴幼儿。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发绀常常不由自主地以手紧贴于颈前喉部。应立即使用背部叩击法或海姆立克法等进行急救。

-)成人急救法

1. 背部叩击法适用于意识清楚,有严重气道梗阻症状患者。

(1)鼓励患者大声咳嗽。

(2)救护员站到患者一边,稍靠近患者身后。

(3)用一手支撑胸部,排除异物时让患者前倾,使异物能从口中出来,而不是顺气道下滑。

(4)用另一手的掌根部在两肩胛骨之间进行5次大力叩击。

(5)背部叩击法最多进行5次,但如果通过叩击减轻梗阻,不一定要做满5次。

2. 腹部冲击法

互救腹部冲击法(海氏冲击法):适用于意识清醒,伴严重气道梗阻症状,5次背部叩击法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的患者。

(1)患者立位或坐位。

(2)救护员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让其弯腰,头部前倾。

(3)救护员一手握空心拳,握拳手的拇指侧紧抵患者剑突和脐之间。

(4)另一手抓紧此拳头,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

 最多重复5次,如果梗阻没有解除,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和5次腹部冲击。

出血

一、直接压迫止血法

直接迫止血法(最直接、快速、有效、安全的可用于大部分外出血的止血)

1.表浅异物要先将其取出。

2.将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等作为敷料覆盖到伤口用手直接压迫止血。必须是持续用力压迫。

3.如果敷料被血液浸透,不要更换,再取敷料在原有敷料上覆盖,继续压迫止血,等待救护车到来。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在直接压迫止血的同时,可用绷带( 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1)救护员首先直接压迫止血,压迫伤口的敷料应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

(2)用绷带(或三角巾)环绕敷料加压包扎。

三、3.止血带止血法

当四肢有大血管损伤,直接压迫无法控制出血,或不能使用其他方法止血以致危及生命时,尤其在特殊情况下(如灾难、战争环境、边远地区),可使用止血带止血。

1.将三角巾或其他布料折叠成约10厘米宽平整的条状带。

2.如上肢出血,在上臂的上1/3处(如下肢出血,在大腿的中上部)垫好衬垫(可用绷带、毛巾、平整的衣物等)。

3.用折叠好的条状带在衬垫上加压绕肢体一周,两端向前拉紧,打一个活结(也可先将条状带的中点放在肢体前面,平整地将带的两端向后环绕一周作为衬垫,交叉后向前环绕第二周,并打一活结)。

4.将一胶棒(如铅笔、筷子、勺把、竹棍等)插入活结旁的圈内,然后提起胶棒旋转绞紧至伤口停止出血为度。

5.将棒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固定。

6.在明显的部位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

上止血带时间不能过长,每隔40-50分钟松一次,每次松3-5分钟,重新结扎在比原结扎部位稍低的位置。

流鼻血

1.首先保持镇静 不要慌乱

2.坐下,头向前倾,以减少血液流入口腔。

3.及时吐出流入口腔的血液,以免进入胃内引起呕吐或误吸入肺。

4.用手指捏住鼻翼约十分钟压迫止血。

同时可用冰袋或冷水浸湿的毛巾敷于前额部或鼻根部。

流血超三十分钟马上到医院就医。

 

蜇伤和咬伤

一、昆虫蜇伤和叮咬

1. 被昆虫叮咬或蜇伤后会出现患处疼痛。检查叮咬的部位是否红肿、出血。

2. 用硬卡片等(如信用卡),把昆虫刮除。

3. 或者用镊子小心拔出昆虫,确保其完整去除,避免挤压毒液囊。

4. 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用冰块或冰袋冷敷。

5. 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拨打120。过敏反应的表现包括皮疹、瘙痒、手、脚或面部肿胀,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二、蜱虫

1. 用无腐蚀的尖头、细无齿平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慢慢拨出。如果可能,不要忘记戴一次性手套。

2. 不要烧蜱虫,或者用矿物油或者指甲油涂抹蜱虫。

3. 用肥皂水清洗蜱虫叮咬的部位。

三、毒蛇

不能排除被毒蛇咬伤者,应按毒蛇咬伤观察和处理:

1. 不要惊慌,不要大声呼叫或奔跑 ,以避免加速毒素的吸收和扩散。

2. 要立即呼叫救护车。

3. 让受伤的人坐下,不要活动,把受伤的肢体放在低于胸部的位置。用绷带或布条从伤处的近心端向远心端包扎至伤口以上,包扎松紧要适当(能放入一个手指),以阻止毒液回流入血液。

4. 不要挤压、切开或吸吮伤口。

5. 不能饮酒。

6. 最好记下蛇的颜色、花纹、长度、头部形状等,这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

四、动物

1. 戴双层橡胶手套今行伤口处理。

2. 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3. 不包扎伤口,立即到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

4. 注射疫苗期间,要严格遵照医嘱,保证及时、全程、足量注射,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禁食烟、酒、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食物。


相关附件: